傳說中仙女沐浴之地"九寨溝"(探訪岷山深處的嫩恩桑錯)嫩恩桑錯位於九寨溝縣岷山深處的大錄鄉,其漢語名稱為神仙池,意為仙女沐浴的地方。從景緻上看,這裡是九寨和黃龍的集合,當然是微縮版的。以前由於交通不便,這裡很難進入。現在路修好了,從九寨溝出發,大約兩個小時,就能到達嫩恩桑錯。這裡的特色在於融匯了清澈的高山海子、發育完好的大面積鈣化景觀、蒼茫無邊的原始森林等各種景觀。在一個長3000多米、寬300多米的高山峽谷中,五彩繽紛的鈣華彩池梯田般地灑落其間,總數大約有2000多個。其中經多年沈淀的鈣華邊壩,有的像珊瑚,有的像瑪瑙,有的又像珍珠,風情萬種。地質學家們對嫩恩桑錯的成因和地質狀況進行了全面考察,在《踏勘報告》中指出:“神仙池鈣化速度是黃龍風景區的10倍,為現代鈣化沉積速度的世界之最,因此具有極高的科研價值。”嫩恩桑措除了美麗的鈣華景觀外,還可以清楚地看到鈣華沉澱的標準模式和很多現代鈣華淀景物,是研究鈣華形成機制的試驗基地。嫩恩桑錯不僅有黃龍的奇,還有九寨的秀美。其中的青龍海和神蛙海,都與九寨溝的大小海子非常相似:枯木靜臥水底,青苔遍鋪水岸。嫩恩桑錯所在的山谷被浩瀚的林海包圍,景區被高大的喬木和密集的箭竹分成三個景點:上部稱“蓮臺映彩”,中段為“仙女池”,下段名“金流泛波” 。 “蓮臺映彩”:為一組早期邊石壩和彩池形態,其特點是邊石壩造型別緻,色調豐富,該景點的邊石壩有數十個,呈3—4個梯次排列,邊石壩上的彩池積水較淺,沒有片狀的溢水現象,水面平靜,映著上部的邊石壩和天空,宛如白雲飄蕩的藍色蒼穹,亭立著朵朵彩色的蓮臺。 “仙女池”:主要景觀為巨大的彩池和其兩側小型的邊石壩。從“蓮臺映彩”向下穿越約一公里的原始森林後,在海拔3030米的高度連續出現三個巨大的彩池,每個彩池的面積都有十餘畝,幾乎佔據整個谷底,上彩池叫“大湖”,中部稱“綠海子”,下池稱“大海子”。三者統稱“仙女池”。在仙女池旁發育著一群群規模不大的邊石壩,這些邊石壩色澤鮮潤,多為白色和淺黃色。其中圍繞樹根、樹幹沉澱的鈣華石藥,有的像瑪瑙,有的像珊瑚,有的如珍珠,質地純潔,造型精巧,儼然一尊尊天然的藝術品。 “金流泛波”景觀由邊石壩和彩池、鈣華流和鈣華瀑布形態組成,其中以水流在壯闊的鈣華流上的水紋別有特色,可稱奇觀。
2008年3月25日 星期二
2008年3月24日 星期一
宇宙中的龍捲風
影像提供: J. Bally (Univ. of Colo.) et al., JPL-Caltech, NASA Explanation: Light-years in length, this cosmic tornado is actually a powerful jet cataloged as HH (Herbig-Haro) 49/50 blasting down from the top of a Spitzer Space Telescope view. Though such energetic outflows are well known to be associated with the formation of young stars, the exact cause of the spiraling structures apparent in this case is still mysterious. The embryonic star responsible for the 100-kilometer per second jet is located just off the top of the picture, while the bright star seen near the tip of the jet may just by chance lie along the line of sight. In the false-color infrared image, the tornado glows with infrared light generated as the outflow heats surrounding dust clouds. The color coding shows a trend from red to blue hues at the tornado's tip indicating a systematic increase in emission at shorter wavelengths. The trend is thought to indicate an increase in molecular excitation closer to where the head of the jet is impacting interstellar gas. HH49/50 is about 450 light-years distant, located in the Chamaeleon I molecular cloud. 說明: 這道長數光年的宇宙級龍捲風,實際上是一道編號為HH49/50的強大噴流,它從這幅史匹哲太空望遠鏡影像的上端向下噴。雖然這種強大的物質噴流通常和年輕恆星的形成過程有關,但像這個範例中的螺旋結構到底是怎麼造成的,則仍然未知。造成這道秒速一百公里噴流的胎星,位在這幅影像頂端的外頭,而噴流頂點附近的亮星可能只是湊巧位在同一個方向而已。在這張假色紅外光影像裡,噴流之所會發出紅外輻射,是來自被噴流所加熱的周遭塵埃雲氣。這道噴流頂點的色澤由紅漸次轉變成藍色,顯示所發出的短波長輻射系統性地循序增強。一般認為這種取向顯示愈靠近噴流頂點,噴流衝撞星際雲所所造成的分子激發也愈強烈。HH49/50位在堰蜓座 (Chamaeleon)一號分子雲內,距離我們約有450光年遠。(HH = Herbig-Haro -- 赫比格-赫羅)資料來源: Scientific American Department of Physics, NCKU
2008年3月23日 星期日
2008年3月22日 星期六
訂閱:
文章 (Atom)